发布日期:2024-01-04
现代化养殖格局是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。贵州明确要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,协同推进规模养殖场和中小养殖户发展,引导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养殖场提高养殖的自动化、智能化、机械化水平;鼓励中等规模的养殖场开展基础设施的标准化改造升级,建立完善防疫、粪污处理等配套设施和生产管理制度,实现规范化生产;提高中小养殖户及散养户疫病防控及养殖水平,通过订单生产、生产要素入股等方式促其与“大场”形成稳定的产业联合体。
现代化生猪养殖场通过“栏喂、饲喂、环控、废料处理”四大系统实现智能化。11月上旬的一天,德康天龙猪场的1万头种猪分别在自己的“迷你单间”津津有味地吃着早餐,规模壮观。单间进食利于精准投喂,确保1万头猪统一进食时不抢食,智能系统会为每头猪自动配备不同的猪食,由自动传送线送到每个单间。记者了解到,怀孕种猪吃的“孕期餐”、刚生了小猪的母猪吃的“月子伙食”,在营养上各有侧重。时下已是初冬,猪场却没有一丝寒意。原来,自动化环控系统让猪场温度一年四季保持恒定,每日温差控制在3摄氏度以内;自动化风控系统调控猪场的风向和风力。猪尿、粪便通过单间里的漏缝板排出,经熟化后成为有机肥。四大智能系统为猪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,即便在温差较大的秋冬季,猪也不易受寒生病。
技改升级促进猪肉加工提质增效
传统养殖区以销售热鲜猪肉为主,销售半径多在100公里以内,猪肉产品的销量和生产效益受限。中温白条、冷鲜白条肉以及猪肉深加工制品能拓宽猪肉产品的配送、销售半径,提高经济收益,是生猪产业实现“产出高效”的有效路径。
为优化产品结构,贵州计划推广热收缩包装等保鲜包装技术,不断提高冷鲜猪肉和猪肉预制产品供给能力,支持企业技改进行冷链建设,支持龙头企业率先建设现代化精细化屠宰分割加工生产线,带动提升全省屠宰加工技术和猪肉保鲜技术水平。目前,贵州有30余家猪肉制品加工企业通过技改升级,扩大生产规模,提升产品品质,增加生产效益;贵州龙里县高金、长顺县黔溯鲜等龙头企业的生猪屠宰及猪肉精细化分割生产线,均已建成投产。
高金、牧原、新希望、正大等我国生猪业的“排头兵”相继将生产经营的新模式引入贵州。高金集团在贵州省龙里县建成了占地总面积68亩的百万头生猪屠宰工厂,其现代化、自动化、数字化水平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。在智能立体冷冻库,记者看到,猪肉产品出入库均由机器人操作,全程不需人工。这条流水线现已投产约两个月,日屠宰产能可达3000头。高金拥有完备的冷链配送中心,生鲜配送半径可达2000公里。目前,高金集团在龙里县加工的中温白条、冷鲜白条、分割品约有八成发往贵州省外市场销售,在国家推进“调猪”向“调肉”转变的背景下,可有效将贵州生猪资源推向全国。高金集团还将在龙里县继续投资建设精深加工厂,进一步助力贵州生猪产业发展。
猪肉深加工制品有着更高的经济效益,贵州加快推动香肠、腊肉等传统产品的现代化、绿色化生产,大力支持各种新型肉制品加工。贵州五福坊食品(集团)股份有限公司的空气能烘干工艺实现了腌腊制品的“绿色”生产,该公司生产的蔬菜猪肉干已有20余年的历史,附加值远高于鲜猪肉。作为贵州发展高效益肉制品的代表,五福坊的猪肉干加工是贵州高成长企业的重点培育项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