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×4、4×2、32756……前二组数字是红枣树疏密的行株距,后一个数字是该县枣农的人均收入,它们之间的逻辑关联,就是新疆若羌县推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、新措施、新作为。
一系列的“新”,是若羌县落实党中央关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,主动对接自治区“八大产业集群”、自治州主攻“七大战场”的体现。
红枣提质增效有新法
“水肥一体化、间移间伐、推广“灰枣新星”新品种……”1月26日,若羌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钟朋正在介绍若羌县推进红枣提质增效,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、新作为。
据了解,若羌现有红枣林23.38万亩,枣农4600户。2023年产干枣7.46万吨,产值8.5亿元。去年发布的若羌红枣2022年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37.76亿元,位列2023年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声誉百强榜单,同时入选“2023年全国‘土特产’推介名单”。
目前,若羌县红枣树通过间移间伐,90%以上枣林达到行距4米、株距2米,通风透光率大大提高,特一二级枣率达到60%,而枣树的最佳行株距是4×4米,还有提质增效的空间;水肥一体化滴灌,能降低红枣种植成本,实现最佳投入产出比;特别是引进灰枣新品种—“灰枣新星”,与现有枣树嫁接后,不用环剥、减少了抹芽工作量,红枣产质量还不受影响,实现降本增收。
科技培训、典型示范、阐释讲解,枣农通过听、学、看、体验,产生内生动力,在接受红枣提质增效新思路、新措施中实现新作为。
红枣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成果正在显现。铁干里克镇亚喀吾斯塘村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示范点建成,可覆盖300亩红枣地,惠及43户枣农;铁干里克镇库尔干村王发山的100亩枣树完成了4×4米行株距间移间伐,并实现了“灰枣新星”的全部嫁接。
畜牧绿色发展有新意
若羌县推进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,持续推动规模化、集约化、特色化养殖。若羌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克日木·库尔班介绍,规模化、集约化养殖,实现了从饲草料、养殖环境、统一防疫防病到畜粪无害化处理、循环利用,实现了畜牧养殖业可控与绿色高质量发展。
饲养员与骆驼“亲蜜”交流 (邹焰忠 摄)
“羌都畜牧若羌县片区,猪存栏20万头,出栏50万头;羊存栏1万只……”1月27日,羌都畜牧综合部经理张云逸介绍了羌都畜牧、羌都天厚两家娣妹公司规模化、集约化养殖的概况。
3万亩饲草种植基地、年产60万吨饲料的加工厂、加入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的精粗搭配的饲料、封闭式养殖环境、疫病统一防治措施、圈舍自动化环控温湿度、畜粪自动化收集、无害化处理……绿色、低碳、可控,成为这两家畜牧规模养殖企业的鲜明特色。
羌晟牧业总经理徐安新介绍,该公司现有骆驼1400峰、驴821头,目前已建起了专家科研团队、利用成熟技术接链借力销售驼、驴的肉奶皮制品,在一二线城市设直销点、借电商和网红直播促销。
产业更新换代有新篇
农牧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同样离不开龙头企业带动,若羌县依托新城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拉动农牧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,而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农畜产品精深加工,则成了产业化发展的着力点和不断加力点。
目前,若羌县的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已见雏形,红枣深加工向着枣泥、枣醋、枣酒和枣饮料方向坚定迈进;畜牧产业化发展定位市场分类,发展精深加工和冷链产业;设施农业产业化紧扣番茄丁、香菇干精深加工,以及驼肉、驴肉与香菇配合制作特色风味酱。
新疆盛世羌农设施农业基地的“大棚城” (若羌县融媒体中心供图)
红枣树修剪下来的树枝经粉碎后,制成生产香菇的菌棒,采收香菇后的废菌棒,再加工成有机肥料还田,实现循环利用。
在新疆盛世羌农设施农业基地,一座座大棚相对列阵,大棚外寒风刺骨,棚内温暖如春,工人们正在培育番茄苗。
若羌羌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(简称羌鑫农业)是一家生产枣醋、枣酒,一家生产枣饮料。
在该企业产品展示台上,摆放着公司生产的枣醋、枣酒、发酵骆驼酸奶等深加工产品。公司办公室主任陈旺介绍,他们的红枣系列深加工产品主要销往疆内、河南、广州等地,春节后公司还要开发红枣酵素产品。
若羌县的红枣深加工产品初见成效,也带动了农牧业产业化向更高的目标前行。(邹焰忠 苏波)